那年暑假,班上的同学出去旅游的旅游、补课的补课,而曾宜宁则忙着为自己的小金库添砖加瓦。
也是那年暑假,三婆婆在骑着三轮车载围巾的路上摔伤了腿。
三婆婆“胃口大”,每次去拿货的时候都要骑着家里最大的三轮车,从三婆婆家到取货地要经过一座大桥,通常是三婆婆在前面骑,曾宜宁负责在后面推。
三婆婆摔伤腿那一次,三轮车上堆放的围巾严重超载,车身倾斜,转弯的时候三婆婆没有控制好方向,车子倒向一侧,压住了三婆婆的腿。
腿伤对三婆婆来说是件小事,好不容易拿来的围巾没有人叠,这让她十分痛心。
恰好那一年暑假活儿特别多,工厂里的围巾成堆成堆的运过来,不同品种的围巾价格也不一样,利润高的围巾特别抢手。
曾宜宁力气小,一个人骑不动大三轮车,只能骑小的那辆,小的那辆三轮车空间小,能运的东西有限,曾宜宁只能一趟一趟慢慢运。
每次货一到,各个地方的老太太们就蜂拥而至,一顿哄抢,等曾宜宁赶到时,价格高的围巾早就所剩无几。
放货的人虽然给三婆婆卖面子,可是货要得急,三婆婆的面子在钱面前也并没有那么管用。
一老一少因为这件事情着急万分,两人商量着这样下去不行,得找一个帮手。
可是上哪找身强力壮、会骑三轮、时间又充裕的劳动力呢?
三婆婆想了半天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曾宜宁的脑海中倒是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
曾宜宁也不知为何,她想到的人竟是周行。
曾宜宁是一个内向的人,平时很少主动去找别人。不过金钱的魅力太大,让她战胜了害羞,她决定试一试,然后鬼使神差般的敲开了周行家的大门。
周行见到曾宜宁的第一眼也满是惊讶。他穿着一件白色的背心和一条黑色短裤,头发乱糟糟的,一副刚睡醒的样子。
曾宜宁鼓起勇气,条理清晰地讲明白了她来找周行的原因,她邀请周行“入伙”,还给他分析一起做这件事最后能得到的好处。
出乎她的意料,周行当场就应了下来。他对曾宜宁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周行也不废话,他让曾宜宁在房间外稍等片刻,自己进去换了一件白色的T恤,就骑着三轮车带曾宜宁去取货的地方。
三婆婆看着眼前堆成小山一般的围巾,笑得合不拢嘴。
她对曾宜宁找来的这个帮手的第一印象不错。
这些围巾是直接从工厂拿出来的,在进入销售环节之前还要经过几道工序,先将连在一起的围巾弄断,然后按照要求折好,最后装入PP袋里,50个一捆打包好。
三人分工合作,三婆婆负责第一道工序,清理围巾和围巾之间连结的线头,再由曾宜宁叠好,最后交给周行装袋和打包。
三婆婆之间都是用点燃的香燃断线头,曾宜宁实在受不了呛人的烟味,不停地咳嗽,三婆婆只好改用剪刀。
窄窄的弄堂容不下这么围巾,阵地转移到了三婆婆家的客厅。
三婆婆本就是手脚麻利的人,曾宜宁在三婆婆多年的培训下干活速度很快,周行虽然之前并没有干过这个,但是年轻人,学习能力一流,动手能力也是一流,一上午下来就已上手。
三个人配合得很好,速度飞快,秒杀村里那些老头老太太,几百条围巾两天功夫就搞定。
周行找了两条麻绳,打包好的围巾在大三轮车里堆得高高的。周行想一个人去送,三婆婆不放心,让他在后面留了一个位置给曾宜宁,可以随时看着有没有掉下来的围巾。
周行到底是年轻力壮,一个人就可以骑上运河桥,虽然用不上曾宜宁帮忙,但她还是会下来,她不愿意自己成为一种负担。
老少三人组凭借着高效的出货率,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围巾,气得其他老太太们牙痒痒。
有眼尖的老太太也相中了周行,取货的时候经常跟周行套近乎,一个劲地问他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哪个村的、是谁家的孩子,背地里悄悄地想挖墙脚。
周行一贯是生人勿近的表情,老太太们冷艳贴热屁股,几次下来,也就不再搭理他了。
围巾生意过后,又到了新活——做发饰。在五颜六色的素圈皮筋和发卡上用热熔胶沾上塑料花朵、蝴蝶结等装饰品,最后在套入塑料袋里,就可以拿到饰品店卖好几块钱。一个2毛钱,是叠围巾的好几倍。
曾宜宁和三婆婆之前都没做过这个,这一次进货的时候她只拿了一小批,打算先试试。
做的过程中,除了因为不熟练被热熔胶烫了几下,其他都很顺利。
交第一批货的时候,放货的人给他们算是2毛钱一个,给别人是2毛5分一个,曾宜宁不解,私下去找她问原因。
曾宜宁人长得乖乖巧巧,说话又是轻声细语,很容易博取老一辈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