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眼睁睁看着男童死去,天人交战的巴斯德,决定为约瑟芬打下人类的第一针,这时距离约瑟芬被狗咬伤已经四五天了;巴斯德在10天中连续给少年注射了十几针不同毒性的疫苗。
整个实验小组的成员们都焦急地等待着,5天、10天、1个月过去了,少年健朗如常,终于安然返回家乡。
贝尔黛也放下了心,她就说嘛,这位大佬就不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至少在跟随巴斯德教授学习的这几年,她无比确认这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科学巨人。
随着狂犬病治愈的消息传开,国内外络绎不绝的患者蜂拥而至。贝尔黛也跟着日夜忙碌了起来,忙到极致无疑很痛苦,但她也很快乐。
贝尔黛好像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她并没有科学研究的天资,但她也无疑是一个具备良好理论知识,且有一定实践经历的人才。
在成功研发狂犬病疫苗后,巴斯德又开始专心研究动物的炭疽病。通过实验室小组的共同努力,成功地从炭疽病的动物的血液中分离出一种病菌并进行纯化,证实就是这种病菌使动物感染致病而亡。
但是,这时的内科医生和兽医们却普遍认为疾病是在动物体内产生的,由疾病产生了某种有毒物质。
后来贝尔黛又跟着巴斯德研究妇科疾病产褥热。在经过数次试验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种病是由于护理和医务人员把已感染此病的妇女身上的微生物带到健康妇女身上,而使她们得病。
巴斯德教授并没有深入研究下去,然而他为医学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得益于巴斯德教授弟子的身份,贝尔黛在毕业后选择进入了巴黎的公立医院。她已经想好了,既然不能在理论研究上有所建树,那她就去医院实践巴斯德老师提出的这一结论。
在巴黎学习这么多年,她竟然遗忘了自己最开始的初心。她的梦想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成为一名医生啊。
身份虽然从研究员转变到医生,贝尔黛却仿佛如鱼得水一般。在进入医院后,贝尔黛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产科中。
只要是她进行救治和手术的产妇,她一定会在接触病人前做好消毒工作,以保证病菌不会传染到病人身上。
就这样慢慢的,一传十十传百,贝尔黛的主持产科手术的死亡率就保持着一个极低的概率,由此深受巴黎一些上层贵妇的推崇。
有一些贵妇人想为她牵头搭线,贝尔黛都对外宣称自己是独身主义。
几十年过去,祖母去世,父亲包法利先生身体也不好了。于是贝尔黛辞去了巴黎的工作,决定提前退休回家陪父亲养老。
也就是这时,贝尔黛才知道了关于母亲爱玛的消息。听说当年离婚后,她靠着包法利先生给她的财产和情人的确是过上了一段挥霍无度的生活。
可惜在财产花光后,那位情人也没有和她结婚。爱玛彻底意识到罗多尔夫的无情无义,可她又没到原著结局那样债台高筑,只是存款所剩无几而已,因此也就没有到吞砒霜自杀的地步。
爱玛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可卢欧老爹身体也不好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实在堪忧。于是在他的安排下,爱玛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农民当第二任妻子。
从此爱玛整天只能面对土地,还有干不完的农活和家务事。很快她就憔悴不堪,变成了饱受生活摧残的普通妇人。
午夜梦回,不知道爱玛会不会后悔。从前还能吟诗弹琴的时光,终究是被她自己生生作没了。
对于爱玛的后续,贝尔黛没有什么想法。她只是想着,为什么上一世她只能围着女主人公转,而这一世她却能追求自己想要的呢?
故事发展到这里,早已离包法利夫人的结局相差甚远。或许她是被自己的内心局限住了,不管男女主人公多么优秀,还是像巴斯德教授这样的巨人,其实都在自己所追求的生活中不断前进。
她天资有限,但她也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而不是围着书里那些既定的人物转。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她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啊,贝尔黛彻头彻尾想明白了。
不同于原著那样痛苦,包法利先生是很安详地去世的。他深深为自己的女儿贝尔黛感到骄傲,贝尔黛也很伤感,她何其有幸,能有这样一位从头到尾都支持她的家人。
在最后,贝尔黛的意识回归到之前那所眼熟的屋子。然而这次,贝尔黛惊异地发现,她居然能够控制自己移动了。
随着《包法利夫人》这本书被合上,她莫名有一种直觉,或许这次她可以自行选择下一世。天啊,这就是解放思想的力量吗。
贝尔黛看也不看左侧一堆的外国名著,而是走到了右侧的书柜。天知道,她真的吃够了白人饭了。她想回自己的家乡啊,哪怕是几百年前她也不介意。
目光扫过书架,贝尔黛定了定心神,从中抽出了一本颇有分量的书。就是你了,《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