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瑶到家时,王秋已经回来了。
她高兴的拿着小镜子照来照去。
于瑶放下背篓,把最上面一层菜抱出来,妇女同志们勤快,平时去菜地里摘菜都不会空手回来,摘菜的功夫还会顺便割点草回家。
于瑶把背篓里的草倒在地上,王秋还在美滋滋的照镜子,没好气的说道:“都大晚上了,还拿着镜子照什么。”
王秋这才收了镜子,把脸凑到于瑶跟前,期待的问道:“妈,你说咱们村里的年轻姑娘谁长得好?”
于瑶活了半辈子了,哪里听不出王秋的潜意思。
这就跟“我有一个朋友”异曲同工,指向的是自己。
“反正不是你。”于瑶脱口而出,拿着桌上的菜进了灶房烧饭。
今天之前,于瑶还能说是她,但十分钟前她才过一张白白嫩嫩的脸,干净到她挑不出来瑕疵,现在也说不出违心的话。
王村长正在推进全村普法,已经把这个想法报给了镇上,镇上目前虽然还没同意,但对王村长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表扬;称赞王村长踏实肯干,思想先进,是一位作风优良的好同志。
有了镇上的称赞,王村长更是坚守本分,早出晚归,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他不光对自己有要求,对家里人也有要求。
首先,做人要诚实。
王秋一愣,连忙跟在后边追问:“不是我,那是谁啊?”
“那肯定是我们村里的姑娘啊。”于瑶努努嘴:“去点火,我来烧饭,你爸也快回来了。”
王秋在原地站了会,见她妈真不搭理她,撇撇嘴,才抬脚去烧火。
于瑶动作麻利,一会就切好菜了,指挥王秋添柴加火,菜倒进锅里炒了一会,才有功夫跟她说起来:“你不是说你去找人以娇了吗?”
王秋添柴的手一顿,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不敢看于瑶的脸色,含糊应了声:“嗯。”
好在于瑶眼睛看着锅中,没注意到她的表情,继续说道:“你说你去得也不巧,你刚去,她就出门摘菜去了。”
王秋这才脸色转好,说话声音也有力了:“我看她家关着门,就回来了,等明天我再去找她。”
王秋说到做到,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了。
今天天气不错,罗以娇跟昨天一样,先把花生拿出来晒一晒,看时间还早,又把房间里的被子抱出来摊在晾衣杆上晒会。
晒被子跟晒花生不一样,花生在炎热下晒好,保存得当能存放几个月甚至更久,被子日常用,容易回潮,不用晒那么长的时间,现在抱出来晒一晒,等晚上就可以抱回房间去了,晒过后的被子也会变得更蓬松暖和,等到冬天盖正合适。
把家里的事做好,罗以娇准备去看看她的菜地。有前两回浇水的辛劳,罗以娇现在对她的菜地可上心了,生怕出现上次一样的情况,出门都随身带着一个葫芦瓢,遇上菜苗有点焉的苗头,就用葫芦瓢浇水下去。
刚锁上门,扭头就看见王秋走了过来。
王秋在她身上上下看了看,有些迟疑:“娇娇,你要出门啊?”
罗以娇如实说了。
王秋平常看她妈和村里的婶子们给菜地浇水都是挑着桶,第一次看没有桶,只有一个葫芦瓢的,生出了兴趣:“我也去吧,你要是忙不过来我还能搭把手。”
罗以娇给她拿了个葫芦瓢。
王秋主动要求帮忙,罗以娇当然不会拒绝,经过昨天,她们已经成为朋友,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没什么不对。
满意的看着王秋手上拿着瓢,罗以娇点点头,走在前面:“走吧。”
王秋有些不明白怎么就从“搭把手”变成了“一起干”,眼看罗以娇已经走在了前面,王秋只得跟上去。
菜地没一会就到了,在她精心的照看下,菜苗郁郁葱葱,长势很好,一眼扫过去就是兴兴向荣之态,罗以娇看着它们长大,心里不自觉涌起自豪感。
她对着菜地抬手,奋发向上的感慨:“你看,这就是我的菜地,不错吧。”
尤其王秋站在旁边,罗以娇格外的有成就感。
人都是需要对比的,有了王秋这个只能依靠父母的“小废物”对比,她们完全不是一条水平线上的。罗以娇之前就打听清楚了,王秋这个村长女儿很少下地干活,是村里的女孩中过得最悠闲的。
她就不一样了,当王秋还在家里依靠父母的时候,她已经能单独种地了,还是她更厉害。
王秋没有领悟到话语下的险恶,看着面前这片青幽幽的菜苗,王秋没有种过地,但她在村里长大,见过不少,给予了高度肯定:“你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