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以娇蹲在旁边,一会叹上一声,罗珍专心致志的织毛衣。
赶集热闹,身边还有同龄的罗珍陪着,罗以娇心里也想去看看,但她又懒得动。
夏天赶集辛苦。
她矫情,夏天怕热,冬天怕冷。早知罗珍后天会去赶集,她就多等几天,请罗珍帮她寄信了,这一封回信她就能让三哥给她寄信,正好两封信都有人送了。
写回信的时候,罗卫仁被她从脑子里划过去后,罗以娇又想到了二哥罗卫华身上,随后又微微觉得不好意思。
羊毛不能在一个人身上薅,罗卫仁先不客气,罗以娇使唤他理所应当,但二哥不一样,罗卫华老实,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帮了她不少忙。
薅老实人的羊毛,罗以娇有些纠结。
她胳膊肘动了动,在罗珍腿上蹭了下,问道:“罗珍,你说欺负老实人是不是不太好啊?”
罗珍抬眼,想也不想:“那肯定啊。”
...
看来确实不大好。
腿蹲麻了,罗以娇站起来活动一下,甩了甩手臂和腿,沿着堂屋走了一圈,坐下来:“那我也去吧。”
“行,那后天早上六点,我来叫你。”
后天一早,罗珍还不到六点就来了。
好几天没有赶集了,今天逢一号,去镇上赶集的人多,从五点开始,村里陆续有动静了。夏天赶集早,村里人为了早点赶回来,都是天不亮就去镇上,等回来的时候正好半上午,休息一会正好能烧饭了。
罗珍定的时间在村里算晚的了。
罗以娇顶着一脸困倦,起来洗漱完就出门了。
这么早起床她还不习惯,觉得还没睡够,走路都没精神,直到快走到镇上,在热闹的人群和不时传来的香气冲击下,一下就清醒了。
她摸了摸肚子,饿了。
她问罗珍:“咱们镇上国营饭店在哪儿?”
街道两旁到处都是人,不妨碍罗珍熟悉,指了个方向。
罗珍早上在家里喝了碗粥垫过肚子,知道罗以珍一早什么都没吃,带着她挤过人群,去国营饭店买包子,罗以娇是城里来的,以前村里知青刚来也是这样,知青们不习惯大早上吃饭,来镇上赶集的时候先去国营饭店买两个包子。
罗珍不是第一回带人去国营饭店,把人带到国营饭店门口,罗珍就站住了。
罗以娇往前走了几步,停下来,疑惑的看她:“你怎么不走了?”
罗珍指了指自己,摇头:“买包子要不了一会,我就在外边等你行了。”
国营饭店的包子是早上上笼蒸好的,她看过知青们进去,几分钟就出来了。
罗以娇:“我不买包子。”早上只吃包子太噎人了,她出门没带水。
罗珍没进过国营饭店,只听别人说过国营饭店里有红烧肉,红烧鱼,吃过的人说起来一脸回味,罗珍一直觉得国营饭店的菜是最好吃的。但这些菜要票,罗珍手上没票,也没钱,不光是她,就是村里也很少有人能进国营饭店吃饭。
她走过来,有些好奇:“不吃包子吃什么?”
“吃面条吧。”罗以娇拉着她进门,镇上赶集的人多,但国营饭店里边坐的人稀稀拉拉的。
青石镇小,国营饭店看着也不是什么气派恢弘的,顶上挂了个国营饭店的牌子,蓝色的木窗显得有些旧巴巴,里面只有摆了几张桌子,最前边的台子上开着窗,是前台的位置,窗子上挂着四方黑板,歪歪扭扭的写着今日供应。
罗以娇扫了一眼,有包子面条、水饺。
她对水饺没什么爱好,面粉类的食物,面条和水饺之间更喜欢吃面条一点,如果跟大米相比,还是更喜欢吃大米主食。
她们站得久了点,台子后边的服务员不耐烦了:“都看半天了,点什么!”
罗珍被吓一跳。
罗以娇淡定的暼了眼,一点也不意外。
这个工作态度,在以后早就被投诉开除了,但放在现在却是一个时代特点。大部分顾客早就见惯不怪了,还会对着他们客客气气的。
为了防止服务员和顾客产生矛盾,以前国营饭店还会贴上标语,写着:不打骂顾客呢。
罗以娇取出票和钱点餐:“两碗面条,两个包子。”她没有问罗珍,直接点了餐。
罗珍连忙说道:“我吃过了的。”
罗以娇朝她暼了瞥:“你就吃了一碗粥,没饿啊。”
...粥不顶饿,走到镇上其实就消化完了。
不过罗珍早就习惯了,村里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早上吃点东西垫一垫,等赶完集后回去再吃,他们一年都挣不了几个钱,一分一厘都十分看重,买东西都犹豫再三,更舍不得掏那几毛钱来国营饭店吃一回早饭了。
罗以娇大方,罗珍心里过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