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现在十四岁,正是上初中的年纪,是全家人期盼的大学生预备役。
他年纪小,罗以娇跟他恩怨不深,罗杰刚上初中,这个年纪正是花钱的时候,罗永民和梁兰兰同志对罗杰管得严,他身上零花钱一共都没几块钱,罗以娇跟他说每个月给他两块钱就答应了。
她掂了掂信的分量,没有立刻打开,把买来的东西提到屋里放好,这才坐到院子里拆信。
罗杰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信上偶尔还有一团墨点,罗以娇好久没看见这么难看的字了,眉头都拧紧了,忍着看了下去。
罗杰在信上先是问了好,说起在她留了封信回村那天,梁兰兰同志发了好大的火,第二天一早罗永民就打电话回村了,为此梁兰兰同志在家里说她真会找事。
罗以娇前两天就知道这些了,梁兰兰同志在家里抱怨并不意外,她甚至连梁兰兰同志的语气都能想到,每个人都会有抱怨的时候,身边的人其实大部分都是听了就过了,不会像罗杰一样老老实实把这些话记下来。
就他这超绝行动力,罗以娇都不知道该夸他老实还是憨厚了。
为了两块钱真勤勤恳恳啊我的弟。
罗以娇接着往下看,罗杰又写了她前脚刚走,后脚陈家人上门跟家里商量罗静芳和陈昂的婚期,还送了彩礼过来。
罗静芳之前就定亲了,本来就在谈婚论嫁,现在两家人商量婚期也正常,罗杰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土包子,着重介绍了陈家送来的彩礼。
现在结婚流行三转一响,即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虽然是流行,但大部分人结婚其实都没有把三转一响备齐,能置办其中一两样已经是家庭条件不错了。
像在农村,根本就没人会狮子大开口要三转一响的彩礼,因为根本就买不起。
陈家送过来的彩礼中除了三转一响外,还有一台黑白电视机。
哪怕早在58年津市就诞生了第一台电视机,70年甚至连彩电都生产出来了,但碍于生产有限,直到前两年,一台黑白电视机都还属于“奢侈品”。
能买得起三转一响,也买不起电视机。
罗静芳有这样的彩礼,在整个器件厂家属院都是头一份。拒罗杰描述,陈家送礼来的那天,整个家属院都轰动了,连隔壁家属院的人都跑过来参观,让罗家在器件厂家属院里狠狠出了一阵风头。
电视机虽然是罗静芳的彩礼,但不耽搁罗杰高兴,因为家属院里好多的小同志们都知道了他家有电视机了,纷纷围着他,好声好气的跟他商量想去罗家看电视。
罗杰从来没有这样被众星捧月的感觉,整个人都飘起来了,彻底的体会到了一把由裙带关系带来的好处,对罗静芳这个姐姐也巴结起来了,趁着没人的时候,罗杰还在罗静芳面前准备了一套刻意准备好的词。
为了这套词,罗杰把书翻了又翻,才把那些恭贺新喜的祝福词背了下来,当着罗静芳的面,由衷的祝福她跟未来的姐夫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罗杰觉得,他都说这些话了,罗静芳这个当姐姐的就算不夸他,也一定会记得他的祝福,谁知道罗静芳听完,不止没有夸他,反倒朝他摆了脸色,后面也一直不理人。
罗杰一个初中生,还不懂人情世故,对罗静芳这个姐姐的态度摸不着头脑,心里又觉得委屈,只能写信来问问罗以娇为什么会这样。
罗以娇:“...”
罗以娇看完,有些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罗杰这是拍马屁没拍上,拍到了马蹄上。
当着一个女同志的面,祝福她和一个不喜欢的男同志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女同志肯定高兴不起来啊,不过罗静芳和那个回城男知青的事家里知道的人少,罗杰年纪小,没人跟他说那些。
罗以娇把信放下,本来是没打算回了,但想到罗杰还得继续勤勤恳恳当她的耳目呢,还是回信安慰了他一下,但在最后又着重表示,让他遇上无法解决的事再给她写信。
她才是花钱请他当耳目,不是给他当知心姐姐的。
写好信,这会儿时间还早呢,罗以娇想起来昨晚大伯说的事,准备去看看他口里的那块地。
拿上草帽,罗以娇锁上门,沿着小路走了一会,一下就看见了地。那块地的周围,其它的地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只有罗家的这块地没人打理,地里到处都是杂草。
罗以娇蹲在路上,看着地有些发愁。
这块地确实不大,但对罗以娇这样没干过农活的人来说还是太艰巨了点,罗以娇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不想干。
反正她不想干活,大不了被大伯骂几顿。
骂就骂吧,她皮厚肉粗,能经得住骂。
她起身准备回去,王婶正好背着一篓草经过,看见她站在路旁,问了一句:“娇娇,你在这儿干嘛呢?”
“王婶。”罗以娇指了指旁边的地:“我来看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