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生产队在82年也正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通俗讲就是分田地。
以家庭为单位,按家庭人口数进行分田。罗永民跟梁兰兰早早就吃上了商品粮,河西生产队的田地落不到他们头上。
他们一家都是没有田土的人。
对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分田地对农民是天大的喜事,代表着以后田里的粮食丰收了,除却口粮和上交的粮食,还有余粮存下,不怕饿肚子了。
对罗永民梁兰兰这种吃商品粮的工人同志,在农村里有没有田地也不大在意,他们手上有粮本,凭着粮本每个月就能从粮站里买粮食。
罗永民要给大哥罗永德打电话先问一问,主要是问问方便不方便。
罗家两个老人原本就跟大儿子罗永德一家住在一起,现在又多了一个罗以娇,该如何安置她,吃喝、口粮这些都是要先讲清楚的。
现在不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罗以娇回村不是住一两天,罗永民也怕太打扰了大哥家里。夫妻俩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准备等明天就打电话回河西生产队问问。
或许是觉得能解决一桩心头大事了,第二天起床后,梁兰兰同志还破天荒的给了罗以娇一个笑脸。
梁兰兰同志恩怨分明,在罗家行驶了多年掌家权,谁要是惹得她不高兴了,其他人多少都会受到牵连,她每天在家里不修边幅,躺平摆烂,是梁兰兰同志平时最讨厌的模样,梁兰兰同志还能对着她笑得出来。
啧啧啧,说没有问题她都不信。
不过罗以娇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她今天起得早,是因为要去找一个人,她的小学同学顾雨。
顾雨比她大几岁,跟大哥罗卫星一样曾经响应号召乡下去当过知青,这几年知青们陆续返乡,顾雨回来得晚,今年才回来。
罗以娇知道,顾雨目前在找一个进厂子的机会。
恰好,她有。
罗以娇跟顾雨是小学同学,虽然都住在县里,但也好多年没见了,找了好一会才找到顾家。这个时候顾家其他人都上工去了,跟罗家一样,顾家也只有顾雨这个无业游民还待在家中。
顾雨见了罗以娇有些恍惚,好一会才认出了人。
小时候两个人同班同学,家境也差不多,在吃穿用这些方面相差无几,多年后面对面照面,年龄相差无几的她看着苍老、疲态,比实际年纪看着还大,罗以娇不一样,虽然穿得随意了点,但皮肤白皙、细腻,眼神灵动,一看就是没有吃过什么苦头的人。
好歹有几年同学情分,顾雨客气的把人给请进门,还十分有礼貌的给罗以娇倒了水。
罗以娇在顾雨身上看了看,见她穿戴整齐,心里也有数:“你要出门啊?”
顾雨坐在一旁,点点头:“对。”
她回来已经好几个月了,回来后顾雨一直在打听进厂名额,只是现在厂里的位置紧张,回城的人又多,大家都在盯着,虽然还没有拿到一个进厂名额,但顾雨已经把价格什么的都摸清了。
像他们渠县,一个进厂的名额普遍在五百块左右。
罗以娇先跟人聊了聊家常:“听说你之前下乡在平城,还好么?”
知青下乡的日子对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人来说自然是苦的,顾雨也是花了好长时间才适应过来,现在都习惯了。
不过那些吃过的苦她不愿意说出来,暴露在人前,只挑了几件有趣的事说了说。
一个问,一个配合,两个人的气氛倒是轻松。
说了会话,罗以娇就进入正题了:“听说你在托关系找一个进厂的名额。”
顾雨点点头,面色不变,她都找了几个月了,跟周围的街坊们都打听过,也不意外罗以娇是从何得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