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曾建国和田晓燕分享着最近村里的一些八卦,曾宜宁听着津津有味。
暖黄的灯光、冒着热气的饭菜、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这样的画面曾经只能出现在曾宜宁的想象中,如今真实的发生在家中,她觉得很欣慰,也希望这一刻的美好能无限地延续下去。
曾宜宁心里装着事情,有意无意地跟田晓燕提起,“妈,你还记不记得周敏阿姨?”
“周敏呀,我记得,开服装店的,怎么了,怎么突然问起她来。”田晓燕不解。
曾宜宁解释道:“也没什么,刚刚回来的时候经过石板桥那边,看到那一排房子正在装修,突然记起以前周敏阿姨在那里住过。”
田晓燕回忆起来:“周敏在那住了好几年吧,我记得你读高一那年她搬走的,这么多年好像也一直没碰过面,她一个人能买得起房子也真是不容易。”
“她儿子小学跟你不是一个班的吗,你还有没有印象?”
曾宜宁内心os:何止有印象,简直是印象深刻,毕竟今天还刚刚给他开过家长会。
田晓燕自顾自地说道:“一眨眼的时间你们都长大了,也不知道周敏她儿子现在在做什么……”
“说到这个,你猜猜我前两天在菜市场碰到谁了?”
曾宜宁摇摇头,等待母亲公布答案。
“我前两天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碰到了朱媛媛她妈妈,朱媛媛,你还记得吗?”
她当然记得。
朱媛媛和她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一个班的,人长得非常漂亮,一直是班里的班花。
高中毕业的时候,朱媛媛加了她的微信,朱媛媛是一个乐于分享生活的人,曾宜宁经常给她的朋友圈点赞,偶尔评论几句,两人算得上“点赞之交”。
田晓燕有些感慨地说道:“我听朱媛媛她妈说,朱媛媛快要结婚了,就在12月份。”
说完她有些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曾宜宁。
从小到大,曾宜宁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保研,每一个阶段都是稳稳当当、顺顺利利,找工作也是一步到位,从来没有让她操过一点心,眼下唯一让她担心的,就是女儿的婚姻大事。
对于田晓燕而言,曾宜宁是她前辈子鸡飞狗跳的人生中唯一的慰藉和希望。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田晓燕都觉得做人没有意思,劳心劳力操持着整个家庭,到头来还落不着一句好话,只有当别人用羡慕的语气夸起她有一个多么聪明、多么懂事的女儿时,她才觉得生活有点盼头。
曾宜宁在大学里一直没有谈过男朋友,田晓燕也觉得学生就要有个学生样,以学业为重,也一直没有催过。
等曾宜宁工作之后,田晓燕的精力转向了别处,看着女儿的同龄人不少都已结婚,有些孩子都快能打酱油了,再加上周围七大姑八大姨一撺掇,她的紧迫感瞬间被点燃。
最近这几个星期,每次曾宜宁回来,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这个上面引。
曾宜宁刚工作那会儿,田晓燕经常问起:“学校里的同事怎么样,有没有合适的老师?”
曾宜宁知道她的意图,耐着性子给她分析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学校的男老师不多,年轻男老师更少;其次,年轻男老师中有不少已经结婚了,剩下没结婚的不是有女朋友,就是和她一样现阶段对结婚没有什么想法;最后,在学校谈恋爱影响不好。”
田晓燕怎么可能因为她的几句话就轻易放弃:“你们学校不行,那其他学校呢?暑假那会儿新老师不是都在一起培训,微信什么的总该有吧,有合适的可以多聊聊。”
“暑假培训就这么几天,我人都没有认全,和谁去聊啊。”曾宜宁真是满头黑线。
“哪能一个都不认识……”
自从二姑姑给曾宜宁介绍了那位博览群书的相亲对象后,田晓燕的关注点就从学校老师转移到了那位“群书哥”身上。
恨不得曾宜宁时刻向她汇报聊天进度。
曾宜宁默默叹气,放下了筷子,她决定快刀斩乱麻,跟母亲一五一十地说清楚,她对那位“群书哥”实在没有想法。
……
田晓燕听完,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这个小伙子说话是有点酸不溜秋的,你聊不下去也正常。”
随即话锋一转:“这个不行,咱们就换下一个,你二姑姑前天跟我说,她那里还有一个男生,跟你是同龄,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你要不要聊聊……”
曾建国难得眼神好了一回,看出曾宜宁对这件事情兴致缺缺,开始扯东扯西岔开话题。
他不插嘴还好,一插嘴差点又挑起田晓燕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