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滴在地上的声音被秦乐捕捉到,他感觉后背一阵一阵发凉,转头一看,自己跟裴习彦之间还能再睡下一个人,被子被他们一人一边紧紧拉着,像一座桥架在身上。
这也太有边界感了吧。
秦乐翻个身,往裴习彦那边挪过去,两个人的后背都是凉的,他又翻回去,抵着裴习彦的背,试图暖起来。
“秦兄,我要掉下去了。”裴习彦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啊,那你快过来点。”秦乐往里挪,给他让位置。
“不用,也是时候起床了。”裴习彦掀开被子下了床。
“外面在下雨吗?”秦乐裹着被子问,眼睛往窗外看。
裴习彦开了一点窗,朝他点点头,“雨不大,秦兄可要再睡会?”
“不用,我们接着赶路吧。”秦乐也下了床,把被子叠好,跟着裴习彦出去了。
两位老人正在大门口编竹篮,见他们出来,老爷爷站起来,打开桌上篮子,“郎君吃点饼吧,早上刚做的。”
“多谢,老人家这竹篮编得真好。”裴习彦笑道。
“指着这个吃饭呢,这几日下雨,在家多编几个,放晴了拿到草市去卖。”老爷爷看他们开始吃饼,又坐到门口接着编篮子。
“不知草市在何处,何时开市?”裴习彦问。
“每月初一、十五开市,明日就能去了。”老爷爷指着大门右侧,“顺着路走十里,到河背村再往东走,桥边就是了。”
“多谢,不知老人家明日是否要去草市?”
“明日不去,篮子还没编好,春分再去,春分那天也会开市的。”
裴习彦点点头,接过秦乐递来的半个饼,就着茶水几口吃了,然后起身告辞。
两位老人劝他们停了雨再出去,裴习彦说他们还要赶路,小雨不碍事。老人家一听,也就没再劝,只是把篮子递给他,说是路上当干粮吃。
裴习彦没推辞,接过篮子作揖道谢,和秦乐一起往河背村去了。
记道车刚拐了个弯,秦乐才在竹片上写了个NW,裴习彦就停在了路边。
“怎么了?”秦乐拿着毛笔问。
“你在此等我,我去山上砍点竹子。”裴习彦从车底下抽出一把柴刀,扶了下斗笠就走了。
秦乐看着他走过去的方向,才发现前面有个山坳,里面长满了竹子,路两旁的山上也有茂密的竹林。
怪不得叫仙竹村,雾气中的竹林美得像仙境。
秦乐大概知道裴习彦砍竹子的原因了。
他听裴习彦的坐在车上等,感觉有点无聊,就拿了两个竹片交叠成十字,写上东南西北,又在附近找了一根细藤绑好,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方向标。
他把方向标当陀螺一样放在车板上转,一直转到雨停了、藤断了,裴习彦才拖着几根竹子从山坳出来。
秦乐跳下车,走到他左边想帮他分担一下,“给我吧。”
“能拿动吗?”裴习彦两只手臂各夹了四根竹子,边走边问。
“当然,你一个人能拿这么多,我连一半都拿不动吗?”秦乐直接从他身后抱住竹子,让裴习彦松手。
裴习彦松开左手,秦乐抱着竹子就大步往前走,还在经过裴习彦身边时抬了下下巴。
裴习彦笑笑,放下柴刀拿了竹篮,带着他绕到老人家屋子后院。
后院的篱笆小门关着,他们把竹子堆在篱笆边上,裴习彦又把竹篮放在竹子上。
两人躲在墙后,看着被扔竹子声音引来的两位老人。
老爷爷张望着打开小门,老奶奶捡起篮子一看,立刻递到他眼前,“是那两位郎君送来的。”
老爷爷又看了一圈,没找到人,只大声说了句,“郎君定能一路平安。”
老奶奶回屋放好竹篮,跟老爷爷一起把竹子拖进后院,跟他们之前砍回来的竹子放在一起,关小门时,又四处望了望,然后进了屋。
秦乐躲在裴习彦后面,在老人进屋后才站直,“裴兄还挺讲究礼尚往来啊。”
“人家收留我们,还给了饭吃,自然要帮忙。”裴习彦转身,看着秦乐的笑脸,“我们走吧。”
“走吧,不知道今天还会不会下雨。”
“无妨,我们还要在河背村留一晚,明日去过草市再出发。”
“去草市干嘛,买东西吗?”
“正是,给秦兄买身衣服,再买两个葫芦。”
“哎呀,这么客气啊,行吧,那我明天可要好好挑挑。”
“这边路上茶亭少,只有一个葫芦怕秦兄出事。”
“呵呵,那我先谢过裴兄了。”
记道车缓缓行驶在竹林旁,沿路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两三栋房子,路也比昨天那条好走,又平又直,只拐了两个弯,他们就看到了河背村,是个大村。
裴习彦走到村东边,找了路旁的人家借宿。这户人家看起来条件不错,屋子也比其他人家的大一点。
“两位郎君明日就走吗,再过两日,只要夜里无雨,就有花灯看了。”屋主是一对中年夫妻,两个儿子年龄不大,躲在门后探头看他们。
“什么花灯啊?”秦乐听着挺感兴趣,就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