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乡民们本以为自己做了无用功,听说炼出来的原来也是好东西,都有些惊喜,急忙细问。
这一细问更是惊讶。
原来这铁锅,烧饭能更快,县令大人还说什么有铁元素对身体好,总之比陶锅烧饭还要好得多。
而且现在家家都有一座水泥房,如果小厨房里都有锅……以后吃饭岂不是半个时辰都用不着了?还不用排队烧米,也不用担心一次性烧太多米吃夹生饭。
另外如果再把生铁继续精炼,说不定还能造出熟铁,熟铁更适合做铁锅。
“这真是个好东西!”
乡民们感叹着,忍不住捧着生铁来回看,又跃跃欲试道:“大人,那我们继续炼吧?”
林深时一乐,笑道:“咱们先炼出生铁来,然后找邻县铁匠来造锅。”
辛黎县没有铁匠,铁匠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出师的,要想造出适合大家吃饭的锅,并且镶嵌在灶台里,还是求助于隔壁县专业的铁匠更有把握。
乡民们欣然答应,继续投身炼铁去了。
子衿在旁皱了皱眉,见林深时走过来,低声道:“郎君,咱们好像……可能没钱请铁匠了。”
林深时的第一反应是,咱可以在空间兑换。
但他算了一笔账,突然有些沉默。
在空间确实可以用积分兑换物品,但是如果是兑换钱,一积分就相当于现代的1块钱。
而一两银子如果按照大景朝的物价算,大约相当于现代的2500块钱。
……辛黎县的民心早就薅完了,他到哪儿去搞两千多的积分甚至更多!
总不能让他在空间待个好几年吧。
林深时扯了扯嘴角,问道:“我现在还剩下多少钱?”
“只有10两银子了。”
林深时很吃惊。
要知道原主是京城富商家的独子,虽然当初直接被赶出京城,身上却还有一百两银子的零花钱。再加上子衿毅然跟随,林父林母又赶紧给了他一些银票带上,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多银子,怎么只剩十两了?!
“郎君生了两次大病就花掉了五百多……然后您一直给老谭付双倍银钱,还有最开始买的青铜剑,大约花了四百两,最近找那位先生帮全县选址打地基,也花了五百多。”
林深时:……
很好,败家玩意竟是我自己。
林深时头疼。
非常头疼。
今天老谭还来帮忙炼钢了。
救命,但他付不起银钱了!
林深时苦笑:“走吧子衿,咱们先去找老谭说一声……然后,要想富,先修路!也是时候将水泥山路修出来了。”
子衿眼睛一亮,已经明白了林深时的意思。
是啊,他们辛黎现在有曲辕犁,有肥皂,有水泥,有造船手艺,再不济还有外面没见过的大豆辣椒等等,只要能顺畅和县外交流,搞钱并不是难事。
林深时想的其实更多一些。
不仅仅是这些实物能赚钱。辛黎风景本就很美,如今还造了梯田,只要明年种上水稻,一定是别有风光,再加上水泥房和以后要造的桥,肯定能吸引很多人来玩。如果有幸吸引一些文人墨客来此赋诗,将辛黎的名气打出去,就更不用愁今后县里不会富裕了。
从前,这些美景总是困住辛黎人。
今后,希望这些美景将造福辛黎。
两人来到老谭家。
还是最初的那个石头屋。
老谭这人其实有些倔。
前几天大家都在大力为自己为家人造水泥房,老谭却依然守着石头房不愿意换新的。
林深时和崔家乡的乡民们都劝过几次,但老谭每次都只摇摇头,然后就继续雕他的那个木雕。
林深时和子衿进屋的时候,不出所料,看到老谭依然在雕木雕。老谭用青铜刀雕刻了一下,便有些愣愣地看着它,然后慢慢伸出有些枯瘦干瘪的手,轻轻抚摸木雕小人的脸颊,喃喃地说着些什么。
这个木雕已经基本成型,林深时瞅了眼,果然是一个少女的模样。少女大约十六七岁,笑得特别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