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将黑时,王父王母终于跟着板儿回来了,身后还有一只大黄狗。
王父看着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皮肤黝黑,倒不像小说所描述的那样,嘴巴也有些笨拙。
“这,这…”看着被丈母娘带回家的巧姐儿,嘴里嗫嚅了半天也没问出口。
还得是刘姥姥的女儿比较像她,只见这妇人推开丈夫,“去去去,半天吐不出一个字。”
“你就是巧姐儿吧,我听你姥姥讲过你。哎哟,真真是个俊俏的姑娘。”
巧姐儿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转头看向刘姥姥,犹疑着该怎么称呼。
“叫伯伯伯娘就行,虽说分族了,也勉强算得上同气连枝的。”刘姥姥开口道。
“诶,伯伯伯娘好。”确认不会闹出笑话,巧姐这才开口叫人。
“好好好,孩子饿了吧,娘你也是,不用等我们,这一路这么辛苦,赶紧来吃饭吧。”说着王母就拉着巧姐儿进入正屋,上面的饭菜早已摆好。
大黄狗也有自己的一份,对于巧姐这个陌生人并不惊叫,这是条通人性的狗呢。
离家好几个月,刘姥姥问了问王母最近在村里的近况。
“娘,这几个月都没啥大事。您不用担心,地里的稻子眼看再过个把月就能收回来。”
似乎是顾忌着巧姐儿,有些话王母没有说的太直接。
“没事,你只管说,巧儿是个明事理的孩子,路上就和我说过…”
得知巧姐儿竟如此平静接受了自己身份的变化,王母都有些吃惊。
“只巧姐儿还是个孩子呢,以前也是金尊玉贵,以后家里下地的活不用她干。”
“家里有现在的日子也多亏了当初她妈,虽说现在折了不少,可她在咱家吃饱饭还是没问题的。”
“对对,娘,我们还能干,反正现在地也不多了,忙得过来。”
“以后巧姐和我们是一家人,你们这样才是让孩子生分呢。”刘姥姥不太赞同说道。
“以后在家里,巧姐儿就和板儿一样,现在板儿没上学了,俩人也有伴。”
“诶,都听娘的。”
饭后,就着锅里还剩的温水好好洗漱了一番,巧姐儿便和姥姥进房间休息了。
家里只有两间屋子住人,板儿睡的还是从父母的那屋隔出来的地盘。
“姥姥,板儿他真的不读书了吗?”巧姐思虑再三还是选择问出口。
“孩子,也就前几年家里境遇好,才让他读了些书,好歹以后做个账房也够格的。”
“你这孩子心思这么重,不好不好。姥姥都说了,别拿自己当外人。”
“现在回来了,他爹娘给他在镇里找个店当伙计,也不至于去土里扒食,比起他爹已经好很多了。”
可是他以后能当官!这话说出来估计姥姥也不信,只怕当她嘴甜哄她呢。
于是巧姐干脆就没说出口,或许后面板儿自有一番自己的际遇呢。
一大早天刚刚亮,巧姐儿就跟着姥姥起床做早饭。王父王母趁着太阳还不大,已经在地里干活了。
早饭是最普通的糙米粥,姥姥还在粥里滚了两个鸭蛋,再配一叠自家地里产出的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