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前,金耳朵按照惯例向海事等部门报备了行程计划,并以水产养殖区考察为由获得了批准。
六人一大早便来到海边,虔诚地祭拜海神,祈求海神保佑他们一路平安。
若是新船造好后,还应该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敲锣打鼓放鞭炮,由船主亲自为新船点睛。这标志着一个新的生灵诞生了,寓意着新船将给渔民们带来好运和丰收。
不过,金耳朵这艘船并非新造,这步骤也就省了。
上船前,金耳朵又向三人详细讲解了海上航行的各种讲究和禁忌,那叫一个繁杂。
说话上忌讳就不少。
渔民深信,某些词语的不当使用可能会招来不幸,尤其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
因此,渔民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语言禁忌,以此来避免潜在的危险。
渔民忌讳说“翻”和“扣”字,因为怕船在海里翻扣过来,为了避开这种不祥的暗示,他们巧妙地用“划”字来替代,无论是“划过来”还是“划身”,都寓意着船只平稳地在水中行进,没有翻覆的风险。
同样,渔船上的“帆”也被赋予了新的名称——“篷”。这个改变并非出于字面意义上的差异,而是渔民们希望通过这种称呼,为船只带来更多的庇护和好运,确保每次出海都能顺风顺水,满载而归。
当渔船卸完货物,渔民们也不会轻易地说出“卸完了”或“没有了”这样的话。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表述可能会让好运也随之消散。
因此,他们更愿意用“满了”来形容,寓意着船舱虽然空了,但好运和丰收却已经满满地装在了他们的心中,预示着下一次出海将会更加顺利。
有一段太极听得倒是尤其认真,是讲吃饭方面的:忌说“饼”,称饼为“瓦屋垄子” ,在渔民的传统观念中,“饼”字可能与某些不吉利的寓意相关联,如“沉”或“翻”等;忌说“筷子”,称筷子为“篙子”,渔民们认为,直接使用“筷子”一词可能会引来海洋生物的好奇或嫉妒。向碗里盛饭忌说“盛饭”,要说“装饭”或“起饭”,因“盛”谐音“沉”;在船上忌坐着吃饭,只能蹲着,且在一个航次中,吃第一顿饭蹲在某处,以后每顿饭都得蹲在此处,忌随便移动位置,否则叫“离了窝”。
渔民们在海上生活,不仅言语上充满了禁忌,行为上也同样遵循着一系列严格的规范,以避免触犯海神,确保出海平安。
行船时,渔民们是严禁吹口哨的。在他们看来,吹口哨是一种心不在焉、思想松弛的表现,可能会招来海上的不测。
同样,将手背在身后也是被禁止的,因为这样的动作不仅显得不敬,还有“打背网”之意,寓意着可能会遭遇渔网破损、捕鱼不顺的厄运。
在船上走动时,渔民们总是脚步轻盈,忌讳跑跳。他们相信,沉重的脚步会惊扰到海神,从而引发风浪,给航行带来危险。
此外,他们还严禁坐在船体上矗立的木桩(渔民称之为“大主”)或船头上,因为这些都是船上的关键部位,承载着船只的平衡与安全。同样,在船头上大小便更是被视为大不敬,这样的行为可能会激怒海神,导致出海不顺,甚至遭遇海难。
除了这些行为外,渔民们还严禁在船上打闹嬉戏、随意丢弃垃圾等。
话语间说得是渔民,但像明松雪、向小园、太极这样即将上船的非渔民,自然也要守规矩,这不是迷信不迷信的问题。
出海的风俗和讲究体现了渔民们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他们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来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渔业丰收,是想表达对海洋的感恩之情。他们深知海洋的浩瀚与神秘,以及航海的危险与艰辛。因此,他们希望通过避免使用不吉利的词语和避免做出不吉利的行为来减少航行中的风险,确保自己和船只的安全。
用明松雪的话说这些风俗和讲究也传承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太极是文化协会的人自然也懂得。
而向小园,虽然并未正式加入文化协会,但他同样对这些习俗充满了敬意。
讲彻底点,他自个儿这几天还特意从网上找了妈祖的图片,每天磕三个响头求保平安。
随着海风的吹拂,船只缓缓驶离码头,向着未知的渚碧礁进发。
船老大自然是拥有敏锐听觉的金耳朵,他与阿富轮流掌舵,共同驾驭着这艘福船。
在福船的制造过程中,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工匠们巧妙地将十二生肖融入到了船体的各个部位及构件的命名中,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象征意义。
上船后,金耳朵特意为向小园三人详细讲解了一番这些有趣的命名,便于向小园三人记忆和识别:
鼠桥是指船艏和船艉舷墙上的栏杆。也有说法认为“鼠桥”是艏面最上面的嵌巾。
牛栏是指船舷上方的栏杆,也有说法称牛栏是船后段坡仔上的护栏,或坡仔上增高的围栏,用于保护船上人员的安全。